|
东方天书骄子冯锦屏的书画人生新时代的中国,文化自信成为中国的标签之一。那么文化自信的内容,也就成为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民族的艺术,才是最世界的!才是最有世界代表性的。 民族的艺术才是最世界的 ——访民间绘画大师冯锦屏 在中国东方的脐部,有一个山海相连的城市——连云港,秦始皇立石“秦东门”,素有“东海名郡”之美称,古称海州。城市风光旖旎,海古神幽。城南有座山石奇秀的锦屏山,层峦叠嶂,郁郁葱葱。这里有一座依山而建的矿山,锦屏磷矿。60年代江苏金陵画派代表人物傅抱石、钱松喦、宋文治、魏紫熙等曾来到锦屏磷矿,深入生活,采风创作。他们把矿山的井架高耸与锦屏山的秀丽融为一体,留下了数幅中国画的惊世作品,让美丽的锦屏山风光传遍神州大地。 山下,人间烟火,小桥流水人家。姹紫嫣红,水照桃花,田野阳光春绿,山里秋风清香。在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人们常常看到一位少年,砍柴、割草、挖菜,时而又取出笛子,奏响山水清音。这位少年,从出生就被赋予与锦屏山同样美丽的名字——冯锦屏。地美,人亦美,接受大自然与纯美人风的馈赠,冯锦屏幼小的心灵,便有了对艺术的浓厚兴趣和美好追求。 世界著名西班牙画家毕加索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关键在于你长大成人之后,是否能够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灵性!谁也不会想到,几十年后,锦屏山下的这位少年,成为了震惊国际画坛的艺术大师冯锦屏! 冯锦屏从13岁时接触到颜真卿的勤礼碑书法字帖,就开始了与书画结下不解之缘。从喜欢到酷爱,勤学苦练,以至终生把书画艺术当成自己艺无止境的追求。初高中时,每年春节,村民们都会买红纸请他写春联儿,一忙就是好几天,农村喜红白事也会被请去写这写那,不久,九里三乡都知道了有个少年书法家冯锦屏。 75年高中毕业后,冯锦屏到了煤矿做了一名煤矿工人,在那个年代口号是:地球转一圈,人转一圈半。在艰苦繁重的工作环境中,他没有放松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对艺术的爱好,持之以恒读书和练习书法。由于学习勤奋,表现突出,后来被选派到连云港七二一财经大学学习,毕业后到了煤矿干财务工作。在与邹会计接触中,他发现邹会计会修自行车,会修手表......,好像什么都会,经常帮助矿工修东西,冯锦屏很羡慕他:邹会计,你怎么什么都会呀?邹会计说了一句:,艺不压身,多学点东西没坏处,你们年轻人一定要多学点本领,关键时候都能用得上。这简短的言语使冯锦屏豁然开朗,从此不管学什么,都会认真刻苦的学习,有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在窗下练习书法,窗外一位工友趴在窗户看,见他身上叮了几个蚊子,他却浑然不知。工友只好推门进去,告诉他说:你怎么这么痴迷呀?蚊子咬你都不知道。因为全神贯注,竟然没觉得有蚊子咬他。从这点看,秋天的收获往往源于春天的深耕! 1980年,冯锦屏调到江苏沛县沛城煤矿财务科工作,他自己给自己定了个学习计划,每天12点睡觉,早上五点起床,坚持读书、学绘画、练书法,不久他的书画就有很大起色。一次在矿画廊里展出的一幅书法,被徐州科技报的一位记者看中,记者拍了照片,回去刊登在徐州科技报上。处女作第一次见报,对冯锦屏是个很大激励,他感到莫大的光荣,欣喜可想而知。后来又被邀请题写云龙山刊头。书画的热情更加高涨。后来他写的诗、书法、国画,篆刻,不断发表在报刊杂志,被矿工们亲切称为“矿工才子”。青春岁月,艺海扬帆。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由于冯锦屏善于以苦为乐,勇于奋斗,勤奋好学,敢于攀登的精神,艺术造诣不断提高,终于被刚成立一年的连云港电视台发现,于1986年调入连云港电视台工作,来了个华丽转身,矿工变美工,业余变专业。为电视台书写了大量的艺术字幕和设计美术场景。连云港电视台每当节目开播,太阳从大海中冉冉升起,“连云港电视台”六个字就从远方移到幕前。书体浑厚雄强,端庄洒脱。 这就是连云港电视台的台标,出自冯锦屏之手。书体个性符号明显,风格独特。很多书法爱好者认为出自大家手笔。 艺术就像竹子生长过程,毛竹用4年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在第5年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的生长,仅仅用了6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在前面的4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米。艺术也一样,不要担心你长期付出得不到回报,付出都是为了扎根。艺术修养需要储备,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像傲雪凌寒宁折不弯的竹子一样直冲云霄。你会登上别人遥不可及的巅峰。 95年一封来自大韩民国济州大学的信函飞到冯锦屏家中。他很诧异!没有任何朋友在韩国呀。打开信一看,原来是韩国寄来的书画展邀请函,将在韩国举办中日韩三国书画展。他不明白:自己并不出名,这么高规格的书画展,怎么会寄到他家里?按信件要求,他写了一幅书法作品寄去了。直到十月份,韩国寄来梨花出版社岀版的精美画册和银奖证书,方知,此次展览中日韩共征稿3000多件,选出300件编入画册。中国书画不到50件,日本书法10件。江苏作为文化大省,唯一一件书法就是冯锦屏。通过此次展览,冯锦屏书法作品在韩国一展神韵。在第十回的大韩民国书画展中,冯锦屏的书法、国画、篆刻全部入选展览。作品集中出现三次通讯录,实为罕见。让人们知道了连云港还有这么一个书画家。韩国来信说,冯锦屏先生艺术作品功力深厚,造诣很高,希望多参加一些国际赛事。随着艺术的结缘,冯锦屏又参加了韩国12届国际美展。根据镜花缘故事创作的国画《琴箫合奏图》获铜奖。艺术作品好像也传达了冯锦屏艺术的真善美。逐步在韩国的艺术圈中,知道了中国连云港有个艺术大家冯锦屏,是一个实力派的代表人物。1999年,联合国世界和平美术展览在韩国汉城举办。中国书协重量级人物都拿出经典作品参展。书协主席团沈鹏、谢云等,江苏言恭达、章炳文、冯锦屏三人书法入展。被国际艺术家称为江苏三杰。《中国书画报》在报眼位置报道了这次盛况。从此,冯锦屏的艺术被人们广为知晓。并多次参加国际大展,书画作品从铜奖、银奖、金奖,到国画的杰出作品奖、国际学术奖等各种奖项。原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签发证书,赞誉参展艺术家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国画《桃花涧》被联合国新闻署收藏。同时冯锦屏应邀为原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篆刻了印章,得到了好评。作为艺术家,他是成功和幸福的。但鲁迅曾说过: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长年累月的苦寻艺术之路,把辛苦当成乐趣,艺术之花随处开放。2004年,中国电信江苏公司首次把冯锦屏的国画作品,做成一套四枚电信卡《冯锦屏作品选》,在江苏连云港举行了首发式,卡值总计两千万。独特的山水画卡,一出就引起了人们的轰动和书画爱好者的共鸣。冯锦屏的美术作品一下子传遍大江南北。由 于首次电信卡的成功,2006年,《冯锦屏作品选》书法卡一套四枚也相继发行。2007年,在美国艺术节活动中,冯锦屏获国际艺术学术奖。总统布什、施瓦辛格州长亲笔签发证书祝贺。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几十年间弹指一挥间。冯锦屏的艺术作品参加了国际多项大展:巴西、日本、新加坡、澳洲、韩国、美国、加拿大等。书法为景区、庙堂、企业题写多处。作品被人民政府,多家纪念馆、博物馆收藏。作为国礼,为数十个国家的政要、大使奉献艺术作品。每逢重要节日,都会积极参加慰问部队,公安。参加艺术为社会服务的公益活动。作品拍卖捐给希望工程。人品决定艺品。好的作品必然有好的艺德。世界著名画家毕加索曾这样说:画家的眼睛可以看到高于现实的东西,他的作品就是唤起人们的想象。鉴于冯锦屏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在艺术上的贡献,2007年世界和平国际教育者协会,联合国非政府组织,联合国社会经济理事会,联合国新闻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以国际秘书处谨向世界宣布:冯锦屏先生为促进国际间理解与世界和平做出了杰出贡献,特颁发“联合国世界和平教育奖章”。为华人艺术走进国际舞台做出了贡献。 外交部所属的《世界人文》画报社将他作为封面人物,向世界文化联盟等机构介绍其艺术。2008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走进奥运推向世界《海内外中国书画艺术当代名家二十人集》时,汇聚当代李可染、黄永玉、吴冠中、张仃、沈鹏、丁绍光、靳尚谊等艺术大家20人中,冯锦屏年龄是最小一位,人教版教材2015—2016整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12题,民间书画艺术大师冯锦屏的绘画实践编入教材同步测试题。国家名片—珍藏纪念邮册,邮票上的十大书画艺术大家,冯锦屏被排在首位,由中国邮政出版。人民网人民要闻、今日中国、中华魂、中国改革报都以大篇幅报道了他的艺术成就。对于出生1957年的冯锦屏来说,艺术算是年青的。目前,他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特聘画家,今日中国杂志社特聘顾问,中国社会艺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化名人工作室冯锦屏室主任。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有一句名言: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冯锦屏先生无疑是其中仰望星空的民族绘画大师。(文:章九杰) 责编:苗其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