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歌《心中的培田》:AI作曲,把客家古村的八百年乡愁唱给你听培田村作为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三面环山、清溪穿村,是客家先民避乱迁居的聚居地,因 “以田养子孙,以教培后代” 的初心得名。 村内留存30幢明清“九厅十八井”古民居,千米古街青石板镌刻岁月痕迹,光绪帝御赐的“恩荣牌坊”与培育英才的南山书院遥相呼应,吴姓族人世代聚居,耕读传家的家风延续至今,为歌曲创作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 “歌词的每一句都源于培田的真实肌理。” 谢小建作为挂钩培田的乡村振兴特派员,创作前进行了深入调研。他翻阅吴氏宗谱,提炼出“吴姓一口天,祖宗创培田”的家族渊源;漫步古街触摸磨平的石板纹路,写下“千米古街历经沧桑八百年”的厚重;听村民讲述牌坊下的科举往事,凝练出“圣旨牌坊承续着先辈的荣耀”的敬意;甚至“十口就是田,有田福无边”的拆字巧思,也源自与老农田间闲谈时感知的客家农耕文明“以田为安”的朴素幸福。 此外,“南山书院走出代代俊贤”“一池荷花绽放美好心愿”两句,更是他多次驻足书院旧址、见证荷塘盛夏芳华后的真情流露,既显人文风骨,又绘生活诗意。 AI 作曲则精准契合歌词意境,为作品注入灵动生命力。开篇的舒缓曲调如穿村清溪,烘托古村落的静谧厚重,让人仿佛看见晨光中古民居的飞檐翘角;中段音域提升带动情绪上扬,节奏渐趋明快,与“幸福追梦新时代”“同心共圆复兴梦”的时代主题高度呼应,恰如培田发展文旅、焕发新生的活力;前奏与间奏穿插的古典音符,似古街脚步声、书院风铃响,为歌曲注入东方美学韵味,让听众闭眼便能浮现培田的青砖黛瓦、荷塘涟漪。 值得关注的是,《心中的培田》突破 “怀旧金曲” 局限,构建起“历史—当下—未来” 的三重时空。词中“文旅打卡喜流连”既是古村迎来八方游客、村民开起民宿特产店的真实写照,也暗含谢小建推动乡村文旅融合的期待。 《心中的培田》不仅是一首村歌,更是培田的文化名片。作品以文字为笔、旋律为墨,展现的不仅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村落,更是乡村振兴浪潮中“守得住文化根脉、追得上时代脚步”的鲜活样本。 随着歌曲旋律响起,培田的古街、牌坊、书院仿佛“活”了起来,在歌声中诉说客家古村的千年故事,也唱响其在新时代的崭新篇章。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责编:苗其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