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非遗赋能乡土,骆山大龙舞出乡村振兴的“精气神”
详细内容

非遗赋能乡土,骆山大龙舞出乡村振兴的“精气神”

农家书屋杂志
2025年08月19日 09:36

“龙来喽!”伴随着孩子们稚嫩的童音,一条百米巨龙在阳光下腾跃而起,龙鳞闪烁、锣鼓喧天,这便是被誉为“江南第一大龙”的骆山大龙。它不仅承载着400年的历史记忆,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传承。

以骆山大龙为载体,南京市溧水区深入探究非遗研究与保护、传承与创新、利用与传播的新路径,以非遗之力激活乡土文脉、涵养文明乡风,书写了新时代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华彩篇章。

图片

2025年二月初二,国家级非遗骆山大龙在江苏省南京市进行巡游展演

01

龙舞古韵,文化地标的根脉溯源

和凤镇骆山村的骆山大龙是南京市溧水区重要的民俗文化,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乃至长三角地区都颇具影响,是江南文化脉络中活态传承的地标符号。

骆山大龙起源于明代,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相传明代进士杨培庵避雨庙中,偶遇受罚断尾的小白龙,他心生怜悯将其带回家乡骆山并放生石臼湖中,自此小白龙护佑一方,骆山村风调雨顺。村民为感念白龙护佑之恩,扎制巨龙起舞庆贺,由此形成“龙佑一方”的习俗,并在传承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骆山大龙文化。

骆山大龙制作工艺堪称民间艺术瑰宝。龙头高2.3米、长3.2米,饰有龙角、龙额、龙睛、龙嘴、龙须。龙头处特别扎制108尊“小菩萨”纸人,龙身由24节竹篾骨架串联,总长近百米。400年来,舞龙习俗在骆山村代代相传,每年腊月起草、正月落草,已经成为了骆山村的文化图腾。

舞龙分为“跳珠”“跳龙”“跳云”三部分,掌珠人手举龙珠进行“跳珠”,以不同手法引导百米巨龙盘旋摆尾。300余名青壮村民肩扛龙身,举龙腾跃,协力“跳龙”,跟随龙珠指挥摆出经典阵势。大龙盘起时,孩童们身着彩衣彩帽,脚踏虎头鞋,手持云板摆出“天下太平”“六畜兴旺”等字阵,呈现出一派“龙腾人欢”的盛景。这一民俗不仅保留了传统舞龙技艺,更烙印着骆山人的精神信仰。

图片

骆山大龙在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石臼湖湖滩表演

正如骆山大龙第四代传承人杨白海所言:“舞龙是骆山人的根,龙舞起来,人心就聚起来了,要把大龙世世代代舞下去!”

02

龙马精神,成风化人的文明实践

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悄然改变着乡村文明风貌。当地以骆山大龙为切入口,将“崇德向善、守望相助”的精神融入村规民约中,形成村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村规民约提出,舞龙活动原则上要“家家出人、户户参与”,于是传统民俗演变为村民集体事务,强化了集体凝聚力。在筹备期间,村民自发组织清理街道、维护公共设施,形成了“门前三包”的自治模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此外,“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反对铺张浪费、攀比炫富”“孝老爱亲、邻里守望”等文明新规蔚然成风,非遗文化成为乡村治理软实力,是当地推动移风易俗的生动缩影。

图片

刚刚加入骆山大龙舞龙队伍的孩子在吹喇叭

乡风文明向上,代际传承尤为关键。孩童“跳云”习俗就是创新德育方式的新办法。舞龙时,家家户户会为孩子缝制虎头鞋,一针一线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与祝福。孩童们身着彩衣,脚踩虎头鞋,围绕大龙欢腾跳跃,实现在“玩”中学文化、在“做”中悟品德。

这种沉浸式教育让孝老爱亲、兄友弟恭等传统美德可感可触,在寓教于乐中,孩子们将龙马精神、非遗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传统文化的赓续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03

龙腾虎跃,文化传承的非遗赋能

南京溧水历来高度重视非遗文化传承事业,骆山大龙分别于2006年、2008年先后入选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加强保护与传承,当地在区级层面,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村民主体”的保护体系,出台《农文旅产业扶持办法》,设立专项资金建设骆山大龙文化展示馆,运用VR技术复原舞龙场景,让游客“云游”非遗;在镇村两级,创新“非遗+教育”模式,建设非遗传承队伍,举办非遗培训班,分别针对舞龙、跳云传承人进行专项培训,参训人员近500人,为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更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涵养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培养了一批生力军。

在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保护传承的同时,民间也形成自觉。骆山村村民自发成立“骆山村舞龙协会”,主动承担大龙修缮、维护以及人员培训等工作。每年舞龙时节,舞龙协会广发“龙帖”,凡是接到龙帖的村民,不管身在何处,都会迅速从全国各地提前返乡,接受任务安排。“龙帖到,召必回”,这不仅是骆山村约定俗成的无声契约,更是文化血脉的自觉召唤。

文化的凝聚力将分散的村民重编为命运共同体,“老者传技、壮年撑魂、稚子续脉”的活态传承链,最终凝练成“户户有传人、家家闻鼓乐”龙腾虎跃的乡村文化图景,让团结互助、万众一心的文明乡风浸润大龙舞过的每一寸土地。

04

龙行天下,文旅融合的创新探索

当前,骆山大龙的文化IP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溧水区连续5年在和凤镇举办骆山大龙民俗展演等系列非遗文化活动。今年二月二“龙抬头”,2025第五届骆山大龙文化活动成功举办,巨龙巡游震撼亮相,于秦淮梅园春日花海中穿梭腾飞,又在骆山花火露营公园上演“巨龙摆尾”“盘旋阵”等传统阵法,吸引近5万名游客现场观礼,赢得满堂喝彩。

与此同时,舞动的骆山大龙还吸引媒体广泛聚焦,相继登上中央媒体,极大提升了知名度与影响力。

图片

骆山村村民陈记保老师傅对骆山大龙进行修缮

借大龙之势,溧水区还通过“活动引流+线路赋能”模式,以民俗活动为龙头带动,深度整合石臼湖沿线文旅资源,推出了“赏百花、赴春约”等4条特色主题旅游线路,将非遗展演与自然景观、乡村体验有机结合,既让游客在沉浸式游览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又通过游客自发传播推动骆山大龙蜚声中外。

此外,当地还推出骆山大龙主题冰箱贴、方言贴纸等一系列文创产品。游客线上打卡、线下获取文创产品的“线上+线下”推广方式不断提升大龙曝光度,相关自媒体平台话题点击量实现4倍增长。骆山大龙的文化魅力和辐射影响正持续彰显。

古韵新声共谱,乡风文明同筑。南京溧水以龙为媒,将400年沧桑巨变凝练成舞动的乡愁,让非遗从玻璃柜中走出,化作田间地头的欢歌笑语、孩童脚下的虎头鞋印、游子行囊中的文创记忆。

当骆山大龙沐浴在春日阳光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条巨龙的腾跃,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基因在乡土大地的赓续与新生。展望前路,溧水区将以“薪火相传守根脉,移风易俗焕新颜”为志,让骆山大龙舞动历史文脉,让乡村振兴的文明火种更加绚烂辉煌。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作者: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南京市溧水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编辑:王生志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联系人:张总
职位:总经理
手机:13522432078
暂无内容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臻一甄采 | 管理登录
seo seo